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數十萬中國農業大軍建功 非洲也吃得到大陸蔬菜

工商時報 2008.02.18 
李書良

     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快速崛起,除了官方有能力援助他國,企業有實力進行海外收購之外,更有一項「軟實力」,即數十萬到海外工作的大陸農民。儘管這群龐大隊伍來自貧窮落後的農村,但他們卻靠著做工、種田等本領,在非洲、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發揮影響力。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中國大陸的公司正制定越來越多的計畫,例如在非洲租借農村大片土地,然後將大陸農民遷移到那裡耕種。為了賺到更多錢,估計已經有七十五萬名中國人到非洲工作,他們主要是貧窮的農民,這群農民修鐵路,建電網,甚至還將農業技術帶到非洲。

     去非洲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以遠在非洲大陸東北部的蘇丹來說,儘管和中國大陸相隔萬里,但當地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能夠吃到道地的中國蔬菜。這件事聽起來很神奇,其實,這要歸功於從一九九○年代就開始在蘇丹種菜的大陸農民。

     刻苦勤奮的大陸農民在這個年平均氣溫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中經營農場,辛勤勞作,把一車車的蔬菜送到在蘇丹工作的中國人和當地人的餐桌上。

     對此,「中國前進非洲先鋒」的保定非洲商會會長劉建軍說:「我們發現當地人缺少農業技術,而在中國,我們正在快速發展工業,很多農民不再擁有土地,這種交流會讓雙方同時受益。」

     在規劃之下,劉建軍和非洲各國已經簽署的合約,包括引進大陸農民在烏干達耕種一萬英畝的土地、在肯亞建造一個玉米麵加工廠、在象牙海岸建造一個農場等。

     這些不遠千里來到非洲的大陸人,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賺取更多錢。來自河北保定附近農村的木匠老董在二○○五年來到非洲,協助蘇丹建造電網。他說:「我去是為了掙更多的錢。」

     老董表示,他在北京的建築工地工作每月工資大約一五○○元人民幣,但他在蘇丹首都喀土木賺到的錢,幾乎是在北京工資的三倍。

     除了非洲之外,蒙古也是大陸人前進海外的重點。例如,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牛崗鄉台底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當地官員坦言,村子有兩百個勞動力在外務工,其中有六十人到了蒙古國烏蘭巴托的「保定村」(類似中國在海外的勞務派遣管理站),大部分人都在製磚廠工作。

     官員說,除了包食宿之外,來回路費也是由在那邊開磚窯的「保定村」老闆出錢。為了保證這群「出外人」的安全,當地「保定村」還僱請保安。

     由於燒磚是有季節性的,因此這些人只去六個月,一個月的工資是三千多元人民幣,因此去一趟半年下來就能拿到兩萬多塊,而留在大陸境內打工掙這麼多錢至少要一年。

     俄羅斯九成蔬菜依賴中國人

     中國人甚至「遠征」到了冰天雪地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在那裡種菜的中國人,甚至掌握了當地九成的蔬菜市場。一名俄羅斯官員表示,現在中國人種植的黃瓜和番茄幾乎覆蓋了整個俄羅斯市場,特別是自從俄羅斯最後一家集體農莊解體後,市場九成以上的此類蔬菜都是由中國人供應的。

     根據大陸商務部的統計,中國大陸向俄羅斯輸出勞工約兩萬人,這群人大多數集中在勞動力緊缺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尤其是濱海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

     基於過去歷史上的諸多恩怨,部分俄羅斯人對於中國人大舉進入境內抱有疑慮,不過,目前俄羅斯的地方官員們已管不了這麼多,為了復甦經濟,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這已經不僅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問題。

     不久前,俄羅斯中部地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官員就提到,他們需要來自中國大陸北方的農業勞動力,藉以耕種十萬公頃被廢棄的肥沃土地。

沒有留言: